栏目: 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苏绣是四大名绣之一,且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将其真正确定名称是在清代,此后把江苏地区以苏州为代表的刺绣统称苏绣。
苏绣的艺术风格较之蜀绣、湘绣、粤绣三大名绣以淡雅、素洁、清秀、隽美著称,苏绣的技艺表现出:平(绣面平服)、齐(针脚齐整)、匀(批头匀称)、细(用丝线细)、密(排线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路顺滑)、光(颜色光亮)的特点。苏绣分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别,收藏历来多以欣赏类绣品为主。有史以来苏绣的艺术欣赏类绣品喜用名家画稿或书画艺术作品为底本,绣者多为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也有自小才情横溢,能诗善画的小家碧玉,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教养促使她们常将个人的艺术修养融入刺绣之中,精心制作,以书画六法传移模绣,绣出的笔墨神韵比书画更胜,有道是:“绣近于文,可以文品之高下衡之;绣通于画,可以画理之深浅评之。” 随着清代刺绣的迅速发展,苏绣的观赏绣品题材广泛,技艺也日渐精湛,同时苏绣人才辈出,桑植、养蚕业的发达及中华文化艺术、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也造就了一批技艺高超的苏绣名家和艺人,她们的绣品不仅继承了宋代刺绣书画的传统,还接受了国外艺术文化的影响,讲究明暗透视、光影变化,艺术刺绣直逼书画笔墨技法及物象神形,大大提升了观赏价值,自此,艺术欣赏类苏绣加速登上了收藏的大雅之堂。清末丝绣收藏家朱启钤(字桂辛,1872-1964),他的《女红传征略》一书的刺绣部分,就记载了几十位刺绣艺人的传略及代表作,其中也引证了多位颇有才能的苏绣艺人,如:
程景凤,字侣仙(1780-1840),清•长洲人,15岁时刺绣于春晖楼见家藏画卷,便常常以笔墨描写,长画善绣;
周湘花,(1776—1821),苏州人,姿性慧丽,刘松岚家姬,擅长刺绣,诗人吴兰雪赠她“湘花”为名,并为她作一首诗,又请人为画兰花一幅,把她比作兰花。周湘花为吴兰雪夫妇绣《石溪看花诗》卷以作答谢,吴兰雪将它收藏在绣诗楼中,王梦楼为之作《绣诗楼歌》;
卢元素,字净香,清乾隆年间扬州籍人,又寓居吴江,能绣善画,有“神针”之称,乾隆六十年(1795年),卢净香丈夫钱东为曾宾谷作芍药花三朵图,由净香绣制,钤“绣药轩”章;
钱惠,字凝香,江苏苏州吴县人,以发绣大士像及宫装美人为名,“不减龙眠白描”;
沈关关,字宫音,清康熙年间吴江人,杨卯君之女,承母亲绣艺,山水、人物亦佳,曾为顾茂伦绣《雪滩濯足图》,江南人士为绣作均题写诗词;
凌抒,字锦怀(1875-1908),光绪年间吴江人,代表作《窅娘舞莲图》(图1),绣稿系吴友如百美图谱,绣品以线描为主,设色素雅。窅娘绣得面目清丽,舞态优美,长题文字也绣得细致入微,可见其技艺工巧。此作藏南京博物院;
赵慧君,清道光年间昆山人,其夫顾春福,清代画家,夫画妻绣之作《金带围图》,深得程庭鹭、钱杜、杨岘、吴大征、张愿龄等著名书画家的赞赏,此图藏上海博物馆;
薛文华,清光绪年间无锡人,上海画家倪墨耕之妻,擅画、能绣,所绣作品,生动活泼,有丈夫小写意画的艺术风格;
沈寿,原名云芝,字雪君,江苏苏州人,清末杰出的刺绣艺术家,教育家,父沈椿爱收藏,母宋氏擅刺绣,她自小受家庭熏陶,7岁就向姐姐沈立学绣,12岁喜读文史爱赏书画,15岁刺绣技术精巧,20岁就名扬京城(图2),作品获慈禧封赏,后东渡日本考察,受西洋美术和日本刺绣启发,回国创“仿真绣”新技,1906年任农工商部京师绣工科总教习,代表作《意大利皇后爱利娜像》、《耶稣像》、《倍克像》等。
此外,俞慧瑛、丁渭琦、华(图3)、沈立、杨羡九、宋金龄、杨守玉、金静芬(图4)等不一而足,在苏绣行列里可以说代代有名家,辈辈出成就。所有这些有据可依,有物可证的清至民国期间的苏绣大家的史料信息,都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明确的寻觅方向及难能可贵的收藏资源,虽然在那些作品中有不少都被博物馆珍藏了,但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名家力作隐匿在民间。回顾刺绣艺术品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境内外拍卖市场偶有亮相,到2000年后,虽刺绣艺术拍品的亮相频率多有增加,但与书画、瓷器、玉器等拍卖相比,仍处于“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状态。即便是前几年中国嘉德春季“锦绣绚丽巧天工”的织绣拍卖专场,203件拍品,成交比率90.64%,其中欣赏类苏绣十多幅,成交比率100%,面对偌大的收藏市场此次拍卖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一路走来,纵观刺绣拍卖市场,生活类刺绣多于欣赏类刺绣,而生活类绣品批量生产和仿制的便捷,也将刺绣收藏市场时时引入误区。可以预测,在今后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欣赏类苏绣将是收藏市场值得关注和信赖的选择,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名家绣品几乎还未被发掘和利用。由于这一时期的欣赏类苏绣名品名作丰富,又各具风格特点,若想仿制难度大、风险多、成本大,极易留下破绽。拍卖行又少有欣赏类苏绣名作拍品打响声誉、激活投资信心的事例,一些仿制品、劣质品,乃至电脑喷绘底加绣的伪品时有混迹于收藏市场,这也给投资者加重了顾虑和谨慎心理。
然而,正是欣赏类苏绣的收藏尚在如此一个初级阶段,价位也在较为理性的层面,与当代工艺刺绣品比较(图5),它始终处在低水平的价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欲收藏清末民国时期的苏绣欣赏类绣品现在建仓正是机会。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这几年里,有那么一、二件欣赏类刺绣在市场上似风车般旋转于各地拍卖场,时而身价百倍,时而又拍价平平,令人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图6),这种个案正表明了市场对艺术类刺绣的渴求、疑虑、躁动与纠结的复杂心态。如何满足收藏市场的正常需求,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让真正够得上苏绣藏品标准的绣作登堂入室,这除了需要藏家多增长专业知识外,还有待于收藏投资市场的认真梳理。
版权声明与提醒: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精湛绝伦话苏绣
下一篇:中国刺绣 丝情画意显华章
相关推荐